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八大致病因素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或损害,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种病症。关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八大致病因素,可以归纳如下:

一、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起病缓慢,病程长,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表现,具体症状包括:

  1. 上腹部不适感:如上腹无规律性隐痛、腹胀、胀气、难以消化等症状,呈持续性和间歇性的现象。往往进餐后加重,而空腹时比较舒适。

  2.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等现象。

  3. 胃酸倒流:当胃黏膜受损以后,胃酸容易倒流至食道,引起胃酸逆流症状,并出现反酸、胃肠不适等情况。

  4. 贫血: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贫血现象,并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

  5. 呕血或黑便: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溃疡或出血,出现呕血或黑便症状。

二、八大致病因素

  1. 精神因素: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以及其他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粘膜发生炎症或溃疡。

  2. 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由于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细菌或毒素不断地被吞入胃内;或胃内缺乏胃酸,细菌易在胃内繁殖,长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

  3. 药物及食物因素: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某些抗高血压药等)、食物(如过冷、过热、过于粗糙、刺激的食物或佐料,包括辣椒、花椒、胡椒、咖啡等),以及吸烟、酗酒等因素反复作用于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肿,进而引发慢性胃炎。

  4. 胃黏膜长期淤血缺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症的病人,胃粘膜长期处于淤血、缺氧状态,引起营养障碍导致胃炎。

  5. 急性胃炎治疗不当: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炎,若治疗不当或其他原因使胃黏膜的炎症经久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6. 营养缺乏与内分泌、免疫功能异常:长期营养失调,缺乏蛋白质或B族维生素,内分泌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都可能引起慢性胃炎。

  7. 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功能不全等造成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至胃,反流物中的胆汁、胰液、肠液对胃黏膜屏障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引起胃腺体萎缩,从而导致慢性胃炎。

  8. 其他感染:消化道弯曲杆菌感染等也可能是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慢性胃炎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改善饮食习惯、避免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也是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措施。


温馨提示: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资料仅供中医爱好者研究学习之用,未经专业中医人员指导,请勿擅自使用或尝试,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关注我,点亮【”赞“和”在看“】,百福自集,祛病延年~

闽ICP备20220079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