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简介及痛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痛风概述
痛风,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根源在于嘌呤代谢的异常。然而,其发病特征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不仅体现为高尿酸血症,还可能以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及尿酸性尿路结石等多种形式出现。痛风在临床上被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别。原发性痛风,大多源于先天性的嘌呤代谢异常,且往往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健康问题相伴发生。继发性痛风,则可能是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特定药物所诱发。
痛风发病机制在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的过度活跃,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畅,进而使得血尿酸水平升高。当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等组织中沉积时,便会引发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痛风的一大特点是在关节液和痛风石中能够检测到具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此病多见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
痛风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发作时关节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如同被痛楚紧紧缠绕,难以忍受。而疼痛往往在短时间内(1-7天)如“风”般迅速消失。40岁以上的男性是痛风的主要发病人群(占比高达95%),女性则通常在绝经后才出现。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但在更年期后,女性的痛风发作风险会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并不等同于痛风,只是高尿酸可能增加痛风的风险。有些人可能终身高尿酸却从未发病,而有些人则在发现高尿酸后很快便首次发作痛风。首次痛风发作后,患者通常会经历1-2年的间歇期,但也有少数人可能长达10年不复发。在此期间,积极治疗和预防痛风石的形成至关重要。
痛风易混淆疾病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该病前常有A族溶血性链状菌感染史,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与痛风的主要区别包括:青少年多发、起病前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常侵犯大关节且具游走性和对称性、伴有心肌炎等心脏症状、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升高、水杨酸制剂治疗有效以及血尿酸含量正常。
假性痛风:由焦磷酸钙沉积于关节软骨引起,尤其在急性发作时与痛风相似。但老年人多见、主要侵犯大关节、X线摄片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和软骨钙化灶、血清尿酸含量正常、滑液中可查见焦磷酸钙晶体以及秋水仙碱治疗效果较差等特点可与痛风相鉴别。
化脓性关节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鉴别要点包括:可发现原发感染或化脓病灶、多发生于重大关节如髋、膝关节并伴有高热等症状、关节腔穿刺液为脓性渗出液且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滑液中无尿酸盐结晶以及抗痛风药物治疗无效。
外伤性关节炎:有明确的外伤史、受累关节固定无游走性、滑液中无尿酸盐结晶以及血清尿酸不高等特点可助其与痛风区分。
淋病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侵犯趾关节与痛风相似,但冶游史或淋病表现、滑液中可查见淋病双球菌或细菌培养阳性以及青霉素G和环丙氟哌酸治疗有效等特点可助诊断。
温馨提示: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资料仅供中医爱好者研究学习之用,未经专业中医人员指导,请勿擅自使用或尝试,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关注我,点亮【”赞“和”在看“】,百福自集,祛病延年~